企業激勵病癥診斷(一)
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員工的潛力只發揮出20—30%;但在良好的激勵環境中,同樣的員工卻發揮其潛力的 80-—90%。因此,使每位員工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激勵機制中,是人力資源開發所追求的理想狀態。然而,實踐中的激勵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癥狀一
“腳疼醫腳癥”:某些企業缺乏系統性的激勵制度,在激勵這一重要問題上,往往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實際操作中,常常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沒有整體性激勵策略和措施,致使零散的激勵制度和措施產生不了應有的作用。表現為激勵缺乏癥(即缺乏制度設計)、激勵隨意癥(即缺乏制度化)和激勵約束分裂癥(即獎勵與約束只講一面)。
診斷:激勵的系統性問題
●激勵的整體性問題
為了增強企業的內聚力,保持事業的長盛不衰,企業應建立系統的激勵機制,而不僅僅是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系統、全面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永久性的激勵約束功能。
系統化的激勵約束機制由五個層次構成:物質激勵制度、精神激勵制度、競爭激勵制度、人才開發制度、產權激勵制度。
第一層次:物質激勵制度。物質激勵是最基本的激勵方法,其核心是內部分配制度。健全的內部分配制度應該具有激勵性、公平性和合理性。物質激勵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
深入改革工資制度,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加大內部分配浮動比例,實行“骨干”傾斜政策;豐富物質獎勵手段,擴大激勵效應;重點實行經營者年薪制。
第二層次:精神激勵制度。精神激勵是十分重要的激勵手段,它通過滿足員工的自尊、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較高層次上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其激勵深度大,效果維持時間長。精神激勵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目標激勵、榮譽激勵、參與激勵、感情激勵。
第三層次:競爭激勵機制。通過競爭制度的設立實現激勵的效果。競爭激勵包括:管理人員崗位公開招聘,實現競爭上崗;全員加強目標管理,實現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