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診斷及相關案例(四)
診斷:假設有兩個農民種地,一個在貧瘠的土地上精耕細做,收成卻不怎么樣,另一個在肥沃的土地撒把種子就不管了,秋收卻有個好收成,那么,這種收成會得出什么樣的結果?按照目前大多數企業采用的結果導向的分配辦法,精耕細做的農民的收入可能不如粗放式種地的農民,可這并不是這種收入分配體制的本意。
目前大多數企業流行的以銷量為主要指標,以提成(包干)為主要分配方式的績效考核方法,考核的不是真正的績效。這種績效考核體系必然導致營銷內部“尋租”現象:想方設法分到好市場,千方百計爭投入(廣告、促銷、政策等)。而所謂的“尋租”只不過是經濟學上中性的叫法,其實質就是營銷腐敗。
真正的績效應該排除下列因素:第一,市場基礎,市場基礎是歷史的結果,是前人栽樹的功勞,不能算作營銷人員的績效。如某市場去年的銷售額是200萬元,在進行績效考核時首先要了解去年的業績對今年業績的影響。第二,非人力資源的投入。由于企業對不同市場的資源投入(廣告、政策、促銷等)不一樣,市場提升速度當然不一樣,但這不是營銷人員的績效,而是資源投入的效果。
真正的績效是排除市場基礎和資源投入后,真正由營銷人的智慧和努力決定的銷售結果。
目前企業流行的以銷量為主要指標的績效考核方法,是短缺經濟時代營銷人員跑馬占地式營銷的結果。在那個時代,由于市場基礎差別不大,所以通常不考慮市場基礎的差異;由于營銷人員在區域市場上承包式的管理,銷量成為營銷人員的主要業績;由于市場粗放式經營,資源投入差別不大,幾乎可以不考慮資源投入的差別。
在決定收入根本時,我們比較傾向于把銷量分為“存量”和“增量”兩部分,“存量”是去年同期的銷量,“存量”是市場基礎決定的,不是業務員當期工作決定的,是維護市場的結果。“增量”是當期業務員有效工作的結果,是業務員的真正銷量。例如,某市場2004年的銷量是450萬元,2005年的銷量是700萬元,則2005年的銷售“存量”是450萬元,銷售“增量”是700-450=250萬元。
在決定收入時,銷售“存量”與“增量”的“含金量”應該不一樣。我們傾向于加大銷售“增量”在收入中的比重,因為“存量”只是保住了去年的銷量,“增量”是提升的銷量,它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獲得。例如,如果銷售“存量”按2‰的比例提成,銷售“增量”按6‰的比例提成,則業務員的年收入為450×2‰+250×6‰=0.9+1.5=2.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