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戰略的四種選擇(二)
隨著連鎖行業的不斷發展和規模的日益龐大和集中,使得連鎖商仗勢坐大,幾乎可以決定一切。制造商自己沒有門市部可以供應用,推銷起來倍感困難,討價還價能力日漸減弱。相對的處于競爭中的劣勢,他們必須首先得到連鎖商支持才能順利完成推銷計劃。這就顯示了要得到連鎖商的合作很多時候都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連鎖商最需要制造商給予費用上的資助。他們要求降低貨物的價格,要求廣告費幫助,以及印刷和送出購物贈品等的資助。
再進一步說,如果制造商和連鎖商的矛盾關系不能得到解決,他們之間的溝通得不到持續的改善,他們的利益被對方所忽視,這樣最終只會使得顧客受到損失。所以,上述制造商和連鎖商的矛盾關系實際上是違背了商業的“顧客至上”的基本原則。
所以,連鎖商首先要和供應商建立一種合謀共事的合作關系。
二、“老板不是麥當勞”
當然和供應商合作會有許多風險,因為真正的競爭已經不在于市場,而在于價格優勢,即如何能夠從供應商那里得到最低的價格,維持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技術,最激昂的士氣與改造品質的意愿。但是這樣的冒險非常值得一試。
這一點麥當勞做的非常成功。他把一些分散的毫不相干的中小供應商團結在麥當勞的旗幟下,讓他們不遺余力的發展麥當勞規格的產品。規定供應商的產量的至少50%必須要供應給麥當勞公司,富裕產量可以自行供應給其他公司。由于他們的主要客戶是麥當勞,所以對麥當勞的依賴性增強,對其忠誠不二。這樣麥當勞既達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又為中小制造商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訂單,形成了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
以上簡單論述了連鎖商如何同供應商建立聯盟關系,實現大量生產和大量銷售相結合的關系結構戰略,任何一個連鎖店所處的環境,面對的條件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戰略既定,就可以根據主、客觀條件創造出新的方式來!
三、“15萬美元”與“1美元”
供應商不僅能與連鎖商一起有福同享,還可以有難同當的。
下面這個有趣的例子就深深說明了這個道理。麥當勞的供應商就幫助麥當勞度過了幾次危機。其中一次是1973年聯邦凍結薪資及物價,但沒有限制農產品價格,肉價漲了,但是凍肉價格不準漲,麥當勞漢堡中必不可少的肉餅(由凍肉做成)很可能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