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型跟隨戰略的條件和實施(四)
五、企業具有充當跟隨者的實力,身后沒有“虎視眈眈”的競爭者
鏈接:“甘做”第二的蒙牛乳業
蒙牛和伊利的競爭,注定要成為營銷學一個經典的案例——其中有太多可以研究和借鑒的內涵。從競爭型跟隨的角度,也值得研究。
蒙牛的創始班子基本來自于伊利,而起步的地點又同在一城,人際關系的微妙和地域的局促,對于蒙牛非常不利。也許正因為來自伊利,牛根生們對于伊利的心理掌握很準,在創業初期,主動提出做“內蒙古乳業第二”的口號,甚至在產品包裝上打出“向伊利學習”的“口號”,“忠實”的站在位于第一的“伊利”的身后,表面的謙虛實際上是加塞的成功,一起步就站到了內蒙古其他乳業品牌之前。
蒙牛的出現絕對不會讓伊利感到開心,就算做第二也不是伊利樂觀其成的事情,所以蒙牛又建起一個保護壁壘——“打造中國乳業之都”。既然是乳都,只有伊利一家不大好看,總要有幾家才能算的上“都市”,再加一個保護傘。并且巧妙的把地方政府對于經濟發展政績的要求,變為自己的護身符,也讓伊利一時間投鼠忌器——中國的市長很多時候比董事長更加有力,更何況乳業之都何嘗不是伊利的夢想?
跟隨、競爭的結果眾所周知:在液態奶市場,蒙牛占有率第一,伊利第二;冰淇淋市場,伊利第一,蒙牛第二。巧妙跟隨和市場細分的結果,成就了今天的蒙牛。
能夠采取競爭型跟隨戰略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具備第二的實力,如果只是行業中的小老弟,你沒有資格談競爭,只能是跟隨(當然,在某些細分市場有做第二的實力,在這些細分市場也可以采取競爭型跟隨戰略)。
競爭型跟隨者不僅僅要把眼睛盯住領導者,也要向后看,是不是也有緊緊盯住自己的“跟隨者”。由于跟隨者的實力有限,如果同時展開兩條戰線的競爭,對跟隨者是非常危險的,可能直接導致企業資源的崩盤,最后連跟隨者都不能做,更無從談競爭。如果跟隨者發現身后有“競爭型跟隨者”,最好的方式是利用領導者以及“聯盟”方式,先打壓身后的跟隨者,既可以去掉“隱患”,也可以乘機擴張自己的實力,實在是一舉兩得。只有沒有“身后”的顧慮,才可能采取競爭型跟隨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