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競爭戰略融合——成本領先和差異化的融合(一)
基本競爭戰略有三種: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一點戰略。企業必須從這三種戰略中選擇一種,作為其主導戰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競爭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業產品和服務中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讓顧客感覺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競爭者更多的價值;要么企業致力于服務于某一特定的市場細分、某一特定的產品種類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圍。這三種戰略架構上差異很大,成功地實施它們需要不同的資源和技能,由于企業文化混亂、組織安排缺失、激勵機制沖突,夾在中間的企業還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損失。
成本領先戰略在于借助規模經濟、技術創新、運作效率提高、低人工成本、優惠地獲取原材料等因素,獲得低成本、低價格,并在獲得較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賺取高于競爭者的利潤,或建立進入壁壘把競爭者拒于市場之外。特別是規模經濟在企業獲取低成本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差異化戰略則要借助于高超的質量、非凡的服務、創新的設計、技術性專長,或不同凡響的品牌形象,以此培養顧客忠誠,獲得“溢價”。兩者的風險在于低成本容易被趕超,在企業發展史上出現美國企業趕超英國企業,日本企業又趕超美國企業的現象,低成本也能夠被競爭者模仿,特別是發生在技術轉換時。差異化的風險在于顧客可能認為差異化企業與成本領先企業的價格之差過于懸殊,企業所提供的差異化特征就不再是顧客所需要的了,或者競爭者所提供的性能價格比更能滿足顧客的要。
企業經營的目的在于為顧客創造價值。只有為顧客創造更多價值,才能獲取和維持競爭優勢。要增加提供給顧客的價值,可以采取擴充產品類型功能、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等差異化變量,也可以削減成本從而降低價格等低成本變量,也可采用這兩種方式的任意組合。其中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同時提高差異化,降低成本、價格,采取這種戰略,難度比較大。那么,把成本領先和差異化融合起來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嗎?很多企業進行的探索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能夠做到。如日本的豐田、本田汽車公司、松下電器,美國的萊維牛仔、摩托羅拉、戴爾等企業都是成本領先和差異化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