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企業的戰略管理(三)
又比如,研究戰略管理中把信息收集分析放在比戰略思路研究還重要的位置,同時常常顛倒了二者的順序,本應是戰略思路指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在實踐中卻反過來了。對此,《戰略柔性》一書也已指出,缺少戰略思想指導的信息收集使信息泛濫、無以著眼,從而“多則惑”。
再比如,按照一般項目招標的方法和要求延聘“外腦”,注重名氣、牌號、要求若干案例、規定收費底價等等,而不審慎地研究應請什么樣的“外腦”、何性質任務、需用何種方法,然后去選擇對象。“照葫蘆畫瓢”的招標,以為引進競爭機制就是科學的,這是由于缺少起碼的知識。戰略規劃的研究制訂,不可能制訂標書,又如何評標及招標呢?更何況這種迷信招標的思想不符合思想性活動的本質要求。
又比如,把戰略管理研究當作技術工作,只讓懂本企業技術工藝的人參與研究,不知道應請具有歷史、哲學、法律知識的適合者參與可以避免“思路克隆”的無效性,這種“技術至上”思想極大地限制了中國企業的發展。
還有的企業要求戰略規劃中解決諸多戰術性問題,并以發展戰略報告文本的頁數多少來衡量工作成果,也是一種“技術至上”思想的表現。
素質狀況是影響企業正確地開展戰略管理的基礎
由于中國市場經濟還不發達,相當多的企業獨立性、自主性還很不足,對企業的戰略發展缺少充分的考慮和要求,企業內決策職能與經營職能尚缺少分工,這就限制了戰略管理的研究和實施。調查數據顯示,36%的企業有專門機構,不到一半的企業由總經理負責戰略管理。研究和組織戰略管理的人員極為缺少,很多是由學技術的人承擔研究戰略規劃,由于缺少哲學、歷史知識,會使研究戰略管理所需知識結構不完全。這種知識結構不完全使企業決策的前瞻性受到影響。
總之,回顧幾年來的情況,中國企業和管理學界,共同克服上述差距,是促進企業實施戰略管理的重要任務;盡快克服上述差距,則是企業更快適應入世后新環境的重要條件。中國企業在研究企業發展戰略時,務必應遵循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的著名原則:“求異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