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戰略危機”的九大表現(一)
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戰略評價,構成企業戰略管理過程的三個重要階段。在這三個階段,我國企業均會不同程度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是企業“戰略危機”的征兆。筆者將每個階段的問題概括成三個方面,構成九大表現。
1.流浪傾向
記得一位管理大師有個形象的比喻: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 國內不少企業就有這種“流浪傾向”。它們缺乏企業戰略,經營企業喜歡“腳踏溜冰鞋”,“溜”到哪兒算哪兒。許多企業經營者,因為繁冗的事務性工作而成為“大忙人”,以至于無暇顧及企業任務、方向及戰略。管理大師彼德?德魯克認為,使企業遭受挫折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們很少充分地思考企業的任務是什么。試想一下,一家沒有方向意識、和連貫、一致的經營戰略的公司,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將會是什么結局?當一家企業向流浪漢一樣,不知道應往哪里走時,企業命運是極其危險的,因為它通常會走到它不想去的地方。
隨著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的逐步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的力度不斷加大,以及市場結構的細分化、多樣化,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危機”。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企業廣泛的并購重組,使得企業的經營范圍、組織規模和結構、產品結構、市場范圍等不可避免地發生重大改變。同時,由于跨國公司咄咄逼人,國內企業的競爭壓力大大增加,因此,企業必須不失時機地重新制定企業戰略,才能成功應對市場競爭。
2.東施效顰
有些企業雖然也考慮制定戰略,但其戰略不是建立在對企業外部機會、威脅和內部優勢、 弱點的全面、科學分析與論證基礎之上,而是喜歡走“東施效顰”的“捷徑”。 看到別的行業、別的企業的戰略獲得成功,便盲目跟風。尤其是在企業進入新產業的問題上,缺乏獨立判斷,熱衷于“跟進大勢人云亦云” ,致使許多同行業的企業發展戰略高度雷同。如我國家電行業便是一例。近來,許多企業又不顧自身的資源狀況,在戰略上猛刮“高科技”之風,似乎企業只要與“高科技”沾邊,就無往而不勝。殊不知,高科技同時也蘊含著高風險,高科技企業在具備一般企業應有的資源之外,必須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方能在市場上立足。
這一問題不僅表現為仿效別的企業經營戰略,而且還表現為仿效自己企業過去的經營戰略。當環境和競爭條件要求企業戰略發生變化時,企業卻往往不能做到這一點。正如一個經典的軍事案例所言:拿破侖之所以勝利,是因為它的敵人仍采用適用于以往戰爭的戰略、戰術和組織形式。而當他敗于俄國人及西班牙人時,又是因為他對敵人采用了“以往行之有效”的戰略,而敵人則以新的思維建立了不是適用于過去,而是適用于未來的戰略。企業如果固守過去曾行之有效的戰略,必將敗于競爭對手。這已為近年來一些企業的經營實踐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