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萊雅的本土“并購法則”(三)
現在關注的焦點話題是羽西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植村秀?甚至是美寶蓮?
事實上,自2000年以來,歐萊雅一直在努力從事關于并購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的嘗試。四年的努力,讓歐萊雅終于在中國市場上“魚與熊掌兼得”。如何使小護士、羽西這兩大品牌再度煥發出生機,蓋保羅正在著手加強公司的資源配置與定價功能。在資源配置方面,歐萊雅針對小護士與羽西采取了不同的激活方式。
2005年4月22日,羽西易主后的全新產品首次在上海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三大高科技新產品,共30個單品,另70多個單品也將在之后持續推出。
蓋保羅在發布會上表示,歐萊雅已經計劃把羽西推向國際市場,使之成為歐萊雅集團旗下一個國際性的品牌,但前提條件是首先要在中國以及亞洲把羽西品牌發展好。
據悉,歐萊雅已經在中國成立專門的研究部門,為羽西品牌的國際化展開研究工作。
與羽西的國際化路線不同,針對小護士的大眾市場定位,歐萊雅選擇了原有產品系列中的卡尼爾品牌與之搭配,并于2004年4月,在上海發射了小護士的“第一炮”,推出系列新產品“清澤”和“亮白”系列,從而實踐了歐萊雅集團收購該品牌時所作的承諾。
蓋保羅表示,歐萊雅不僅要保留小護士這個品牌,并且要依托卡尼爾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將小護士推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此外,小護士在全國的28萬個銷售網點目前已經發展為30萬個銷售網點,并進一步演變成美寶蓮、卡尼爾和巴黎歐萊雅這3個品牌進軍中國二、三級市場的“通道”。
記者與化妝品行業的其他人員接觸中,他們對歐萊雅的并購策略頗為肯定,但也有研究員提出了質疑。
一位業內人士說,“歐萊雅的金字塔式品牌設計在理論上是很不錯的,可以在高、中、低三類市場中靈活地規避投資風險,但我很懷疑實際操作的可能性。”
當然,沒有人懷疑歐萊雅公司豐富的產品線以及服務水平,但歐萊雅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執行更為積極的市場融合策略。因為隨著并購進來的本土品牌增多,歐萊雅的文化差異將越來越明顯。
鏈條的重新整合
“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總投入已經達到12億元人民幣,總體說來,2003年已經實現了戰略性整體盈利。”面對記者關于盈虧狀況的提問,蓋保羅回答。
蓋保羅進一步解釋,歐萊雅在中國的盈利,得益于整體鏈條的整合。在這一鏈條上,歐萊雅將并購策略作為突破口,正在分步驟構建自身的生產—研發—銷售鏈條。
4月25日歐萊雅宣布,投資2億元對其在蘇州的尚美工廠進行二期擴建,以順應銷售日漸增長的中國市場,計劃明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屆時尚美工廠的產能將提高一倍,達到年產2.4億件化妝品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