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管理:管理者不是組織(一)
管理者不是組織,正如涂料層無法支撐起一幢建筑。
管理學家享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研究主要涉及一般管理和組織學,著重研究管理工作的本質、組織的形式和戰略形成過程。他著有10本著作,包括《管理工作的實質》(1973)、《戰略遠征》(1998)和最近出版的《我為什么討厭坐飛機》。
有一家著名的商業雜志雇用一位記者為某大企業的CEO做一篇報道,該CEO在任幾年,被認為管理得有聲有色。記者提交了一篇捕捉到主人公管理風格精髓的文章,卻被雜志社“槍斃”了,理由是文章不夠刺激,不夠煽情,盡管這個企業又創出本行業利潤新高。
不久前,另一家大公司大張旗鼓地搞變革,公司內革新隨處可見,到處是咨詢顧問,大批員工被裁掉。那位CEO出現在所有的商業報刊中。突然他被辭退,原因是董事會認為公司此次轉型失敗。
回到過去5年、10年、20年或者更早,看看那時的商業雜志——都是關于蘋果公司的約翰·斯庫勒、運通公司的詹姆斯·羅賓遜、美國國防部的羅伯特·麥克拉瑪拉等人的報道。他們是美國的管理英雄——但卻只風靡一時。也許真正好的管理是平淡無奇的。那么除了這些所謂的“大師”,媒體也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它們將企業的成功個人化了,將領導者神化了(在它們貶損這些領導者之前)。企業畢竟大而復雜,了解它到底發生了什么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假設這一切都是由大人物完成的則容易很多,也能編出更動聽的故事。
如果想驗證上述看法,不妨想一想瑞士。瑞士這個國家管理得很好,沒有大的政策變動。下一次遇到瑞士人時,你問問他們國家的首腦叫什么,如果他不知道,你也不必吃驚:這個國家的管理者共有7人,每年輪流坐莊管理國家。
喧嘩管理
《公司再造》這本書在封面上大聲疾呼:“忘掉你所知道的經營知識吧——它們大部分是錯的!”確實如此。該書的作者們聲稱:“業務再造意味著舍棄200年來人們學會的大部分工業管理智慧。”他們似乎忘了,近100年前,亨利·福特和弗雷德里克·泰勒(姑且只提這兩個人)就進行過“再造”業務。目前再造的新牌子是“它對于下一次工商業革命的意義就像勞動分工對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意義一樣”。我們對此類管理刺激是否已經如此麻木,以致能將這種夸夸其談視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