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的戰略過程管理(四)
那么在新產品入市的策略上應做哪些準備呢?我認為不應該將新產品入市割裂為一個個案來看,應采用整合營銷的模式,置于公司年度主題營銷中來進行,那么新產品入市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市場區域的選擇:應遵循“先—點、帶全面,先重點、后普及”的方針,選擇本企業最優勢區域市場,集中資源進行試銷,力爭取得上市成功,總結提煉成功的模式,再復制到其他市場,以點帶面。故開始選擇區域市場不宜過多,以免資源分散。
2、渠道的選擇:不同的渠道性質對新產品入市是一種左右,應根據新產品的性質選擇適銷這個品類產品的渠道。
3、銷售商的選擇:不同的銷售商對新產品營銷表現的心理狀態是不一樣的,應從銷售商對品牌的忠誠度,營銷的熱情性、個人氣質、事業激情、分銷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選擇最優質的銷售商承擔新產品營銷的任務;
4、價格的定位:新產品營銷—般有一個統一全國或大區域定價,但也應針對目標市場的具體競爭態勢而制定有競爭力或炫耀性的終端價格;總的一點是必須留有市場推廣的空間,有余地開展系統促銷。
5、品牌推廣的到位:品牌是拉動新產品營銷的有力手段,在新產品入市時一定要有系統的品牌推廣活動配合,可通過電視、電臺、新聞傳播、報紙廣告、公關展示、售點活動等組合方式運作,迅速造勢,重復運勢,盡一切手段把品牌的影響力放大再放大。最忌平談入市。
6、終端競爭力:在品牌推廣的同時,做好售點營銷配合,如新產品的展示、輔助形象,產品POP、導購人員培訓、贏得售點部門的支持等等。
7、綜合服務的執行力:新產品入市應保證綜合服務的到位,如物流的保證、營銷、廣告、售后服務的支持保證等。
8、市場銷售動態的及時反饋:入市的實際銷售是對新產品綜合性能,也是對市場接受度,企業營銷力的綜合檢驗。在新產品上市銷售的第2-3周,可及時對新產品上市的實際銷售動態進行評價。
忍耐指數是指企業對新產品入市狀況的成本承受指標。對新產品入市要有一定的忍耐指數力。
一般來說,當擁有良好、合理的成熟網絡,有較強勢的品牌力的企業,新產品入市的前三個月是銷售適應期,第四個月至第十個月才是銷售的高峰期,一年后走入穩定期,在銷售適應期,銷售利潤率可和預算持平,在銷售的高峰期達到利潤增長。
而渠道網絡屬一般,非優勢品牌企業,新產品入市的預期指數要滯后,大至的是入市的前六個月是銷售適應期,第七個月至第十二個月才可能進入銷售的高峰期。在銷售適應期利潤率大多是負數,到銷售的高峰期才可能達到平衡。
對此,企業要學會忍耐,堅持才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