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營銷的誤區和陷阱(一)
所謂概念營銷,在國外叫做“定位”或者“USP”,是基于對市場的研究以及對潛在顧客心智需求的了解,在國內被稱為“概念”,是中國語言的特色。
概念產品在某些行業又被稱為“功能產品”,實際上任何產品都有其功能的,那這句行話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國營銷界看來,功能產品就是指產品除了本身屬性和常規功能之外具有的增值功能或者附加價值功能。比如牙膏有清潔防蛀的功能,如果這時候企業提出“堅固牙齦”,就是功能附加,這個牙膏就被業內認為是功能產品;再比如手機有信息溝通的功能,某企業說手機是身份的象征,這時候手機也就成了功能產品;比如臉盆有洗臉的(洗衣服)的功能,某產品推出的洗臉盆有磁化水美容功能,那這款臉盆就是功能產品。
國內的醫藥保健產品、日用化妝品、電子數碼產品、學習機產品、時尚產品、運動產品等都普遍采用概念營銷的方式,甚至還產生了眾多以“概念營銷”為主的專業公司和專業人士,包括很多“概念營銷”的研究者。
但是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專業機構的大量出現,以及中國企業開始用市場眼光面對現實,中國企業死于概念的說法也開始流傳,這里的死于概念主要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過于依賴概念,忽略了企業管理、渠道和執行力,這實際是死于管理,不是死于概念;另外一種就是概念偏差或者概念錯誤,導致“策略不對 一切白費”,我們今天就來談談概念營銷的一些偏差,或者說誤區。
加法過多
什么叫“概念加法”,就是在同類產品的概念基礎上加概念,使之1+1>2,用來進行對比競爭。
日化行業是最善于利用加法的,你能“去屑”,我就能“去屑護法二合一”;你能“滋潤”,我就能“洗發滋潤一步到位”;你能“無磷”,我就能“無磷還不傷手”;你能“防脫發”,我就能“止癢防脫”……但是幾年加法來來去去,做的好的還是那幾家,拋開企業執行,我們看到的還是在于策略的準確,以及借用形象代言人、流行、時尚的力量,所謂整合策略,不僅僅是單純的產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