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沒有奢侈品牌(二)
在前幾年流行的《Class 階層》一書中提及西方國家的階層現狀,歐洲的皇室貴族血統成員是“看得見的頂級階層”,而各個企業的高級管理階層是“高級階層”,階梯狀的層級分布,在統計學上呈現橄欖形的社會結構,是消費奢侈品牌的基礎,一般傳統奢侈品牌都是由皇室貴族首先進行引導消費,而后中間的階層,即“有產階級”亦會以擁有奢侈品牌而虛榮。建國以后的中國,長期二元結構的社會形態,城市和農村、富裕和貧窮,在一個不提倡物質消費的社會,根本沒有消費基礎的階層存在,有的只是依照職業劃分的“工農商學兵”,市場經濟的 30 年,是難以形成穩定的消費階層的,貧富差距的拉大, 和諧社會”倡導的是一個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多元社會階層形態。當然,中國仍然有百年品牌,傳統民族品牌是基于老百姓的品牌,而非奢侈品牌,因為老百姓的需求并不會斷代,如狗不理、同仁堂、云南白藥等等,而少有針對貴族的奢侈品牌。
文化的特征,大同的文化追求,高端審美情趣并沒有形成。奢侈品牌的創立者大多都是行業技術頂尖人物,每一件產品都是藝術品,歐洲傳統的奢侈品都是為貴族提供定制服務的藝術品,即使如今被通俗化了的奢侈品牌,也一樣具有原創性和高超的設計感,這些世界頂級奢侈品牌的巡展并非是浪得虛名,而是真正藝術珍品的昭示,是可以傳世的稀有珍寶。國內銷售奢侈產品的品牌,大多互相模仿,今天那款賣得好,明天就開始抄襲,A 品牌的暢銷戒指,B 品牌也一樣可以看到,唯一需要你做的決策就是:對比價格。國內奢侈品牌少有自己的產業鏈,OEM 是常見形式,原創設計團隊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其實,國外的奢侈品牌產品從理念、設計、測試到最后上市推廣,往往需要 2 年時間,時間和人力成本驚人,國內品牌要完全模仿并不現實,但至少應讓品牌具有一定的個性魅力。經過調查發現,所有國內鉆石品牌在品牌聯想和好感度上,并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基于產品層面的聯想,價格戰自然就成為鉆石行業的家常便飯了。
國內消費者仍然缺乏審美眼光,甚至缺乏藝術品欣賞常識,個性化的奢侈品要賣給具備個性化眼光的鑒賞者,可惜,國內的富豪購買奢侈品牌大多是因為——炫耀,這是他們購買的唯一沖動和理由,而非崇拜品牌的設計精神。國內奢侈品牌管理者素質低下、經驗缺乏。國內奢侈品牌典型的一個癥狀就是:把奢侈品當做快速消費品來賣。相關資料顯示,國內“結婚”人群消費占據國內鉆石銷售 70%以上,于是,國內的奢侈品牌從氣質到形態、甚至促銷方式都變成了快速消費品。
價格戰”、降低裝修檔次”、模仿暢銷產品”、 降低物料規格”、 銷售員的強銷方式”等等,就差把鉆石放到超市去賣了。我曾經接觸過的幾家國內奢侈品牌,店內裝修富麗堂皇,企業內部裝飾真是慘不忍睹,連自己企業的形象都維護的如此低端(甚至不如許多快速消費品),怎么能夠給大眾一個高端的、具有奢侈格調的品牌?這樣的素質和認知,只能和國際品牌漸行漸遠。國內奢侈產品只有高端消費品,而沒有奢侈品牌,也是自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