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與文化建設(一)
城市化的機遇和挑戰
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從農業向工業和服務業轉移,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城市化過程。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提高到2009年的46.59%,進入持續、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預測,中國城市化率2015年為52.28%,2020年為57.67%,2030年將達67.81%。年均提高約一個百分點,年均轉移農業人口1000萬人,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給我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正如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所說:中國的城市化和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是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的兩大關鍵性因素。如果說,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經濟發展主要是抓住了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發達國家產業向新興工業國家轉移的機遇,主要依靠外需拉動的話,那么,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外需減少,以及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決定了今后30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將來自城市化所帶動的內需大幅度提升的歷史性機遇。
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也給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城市邊緣人口和貧民窟問題、住房問題、交通擁堵問題 、環境問題、文化沖突等城市化進程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問題。作為發展中的轉型國家,我國在城市化過程中,也普遍存在著城市形象“千孔一面”,缺乏特色的問題;重基礎設施的“硬件”建設,輕社會、文化設施和文化內涵的“軟件”建設問題;重城市戶籍人口的公共服務,輕非戶籍人口特別是農民工的公共服務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為此,應當把探索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強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和軟實力建設。
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結構和內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國與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日益從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范疇向創新能力即知識生產能力方面轉移,因而,建設創新型城市成為世界各國普遍追求的目標。與此同時,城市作為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空間載體,不僅要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和服務業,具備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強大的經濟輻射功能,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和社會建設,以建設和諧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為目標,體現以人為本,為人服務,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幸福的更深層次的價值目標。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的價值觀和影響力作為人的思想和行為導向滲透到經濟、社會和政治等幾乎一切領域,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的發展理念、發展規劃、制度設計和實施行為。無論是建設創新型城市,還是建設和諧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都離不開文化價值觀和影響力的導向、凝聚和引領作用,換言之,現代城市建設的一般目標可以統一到城市文化建設的制度設計之中。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成熟、穩定的城市而言,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的最大特點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不確定狀態之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城市化進程中的戰略目標、制度創新和實施途徑的設計至關重要。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在實現上述城市發展所追求的共性目標的同時,還疊加了城市發展中所要逐步形成的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的個性目標。這種城市共性目標的內涵和個性目標的張揚,就是一個城市的品牌。就此而言,品牌是城市經濟、社會、文化品質和特色的集中體現。城市品牌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層次結構的特點:
1.品牌是城市的特色形象、競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集中體現
無論是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世界級的特大型城市,還是麗江、義烏、戛納、威尼斯、京都、布里斯班等中小城市,無不以其形象鮮明,競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凸現而為世人所矚目。特色形象即一個城市的特點和美譽度,它由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及多層次的產品和服務的品牌所構成,是城市品牌的外在識別系統。
2.品牌是城市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
如果說,特色形象作為城市品牌的外在識別系統,能夠充分展示一個城市的特點和形象,讓人們認識和了解這個城市,從而對這個城市產生興趣和信心,那么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就是支撐城市品牌不斷提升的持續、穩定的內在因素和基本結構。城市品牌深深地植根于城市的制度結構和產業競爭優勢之中,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及其治理結構,是保證城市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關鍵因素。
3.品牌是城市的價值觀、凝聚力、向心力和認同感的集中體現
城市品牌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它長期積淀所形成的核心價值理念及其凝聚力、向心力和認同感。例如,上海世博會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響亮口號,揭示了和諧、創意、生態和以人為本的價值趨向,凝聚了全市人民參與世博會的軟硬件建設,成功吸引了國內外7000萬觀眾前往參觀游覽和訪問交流。“創意倫敦”的提出,則使倫敦在順利實現產業轉型的基礎上,城市的美譽度、影響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城市品牌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它長期積淀所形成的核心價值理念及其凝聚力、向心力和認同感。例如,上海世博會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響亮口號,揭示了和諧、創意、生態和以人為本的價值趨向,凝聚了全市人民參與世博會的軟硬件建設,成功吸引了國內外7000萬觀眾前往參觀游覽和訪問交流。“創意倫敦”的提出,則使倫敦在順利實現產業轉型的基礎上,城市的美譽度、影響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