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品牌十大誤區(一)
據統計,2008年,中國7萬家茶企的總產值為300億元,而同年僅聯合利華立頓一家茶葉企業的產值就高達230億元,相當于國內茶葉產值的2/3強。
“中國7萬家茶葉企業的年產值竟然大約相當于立頓一家。”這是2009年中國茶葉博覽會上最吸引人的一條新聞。
這也成了中國茶人、熱愛中國茶的中國人和中國茶企心中之痛。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茶企難以構筑核心競爭力呢?
名字誤區
中國茶企普遍的做法是,把茶葉的品類名(茶葉通用名稱)當成企業的產品品牌名,把它放在產品包裝的顯眼位置,重點宣傳。
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洞庭湖碧螺春等歷史名茶無論政府怎樣保護,由于歷史的原因,它們日益演變成了一個出產于特定區域、代表某種茶葉形狀的品類名稱(通用名稱),而不是品牌。
從法理上講,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即便是品牌,但它們也不為某個企業所有,而是為原產地的某個協會或政府所有。由于它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沒有動力像企業那樣去打造品牌,而使用這些名稱的企業也缺少打造這個不是自己企業獨占的品牌的動力和掠奪性使用這個品牌的約束力。 很多人認為,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產品的質量、價格等。他們不知道品牌是在消費者的心智中打造的,而名字是思維的符號,你依賴于名字把你的品牌掛到消費者心智中某個品類階梯上。產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產品本身已經沒有根本的差異,唯一的不同就是你的名字,名字就是你的全部。
名牌誤區
在很多茶企看來,中國馳名商標是中國品牌的最高榮譽。
但名牌不是品牌。
中國馳名商標以中國政府的信譽向國人、世界擔保產品的品質,但獲得馳名商標稱號和獲得實際廣泛的知名度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中國茶企中有很多企業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稱號,但這些企業相比其他行業獲得馳名商標的企業來說,銷售額低得多,但為什么它們也能通過馳名商標認定呢?其一,這是政府行為;其二,茶業是大農業的一部分,國家扶持;其三,茶業行業缺乏大企業,一些企業只是相對做得不錯而已。
其實,即便是名牌,也不一定是品牌。
知名度是形成品牌的一個基本條件,但知名度不是品牌的核心更不是品牌的全部,名牌僅僅強調了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名牌不是品牌。 品牌的真正核心是品牌的定位,即品牌背后所代表的與某個品類緊密相聯的單一概念或看法,這個單一概念或看法能夠把它從眾多品牌中區分開來;而名牌除了知名度外,既沒有與某個品類緊密相聯,又不是某個單一概念或看法,它無法僅僅通過知名度把自己與別的品牌區分開來。 因此,中國茶企千萬不要被名牌蒙蔽,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是“馳名商標”更上一層樓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