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管理中的領導力挑戰(二)
西方人求真,東方人務實。所謂求真,其實就是學以致知,務實在我看來就是學以致用。西方思維里有一種難能可貴的思維品質,就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為學問而學問,憑著自己的真興趣,憑著愛好探究事物的本源。而東方人比較強調的是務實,講效益,這個事情要能變成錢,能產生效益,否則就是白說、白做。我們講“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其實僅僅在“用”這么一個層面上,我們的思維深刻性就已打了折扣。
西方人判斷的時候是基于客觀事實,具有客觀性,而東方人的判斷更多是基于價值。國內一直有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問題,我們講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其實我覺得是一個偽命題。在我看來,效率是一個事實判斷,是性價比、投入產出的關系,是個客觀的東西。而公平的問題在我看來是一個價值判斷,是個具有強烈主觀色彩,具有偏好的東西。把這兩者硬扯到一塊,就很難講清楚。
東方人強調的是等級,對一個人的判斷可能是根據他的身份、地位、出身、權威性。而西方人是團體趨向,對一個人認可不認可,更多的不是你的身份,不是你的頭銜,也不是你的背景,而是看你的業績。林肯總統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因為他出身寒門,靠個人的努力和奮斗才有這樣的地位,所以讓人肅然起敬。
東方人崇尚的是自然性,強調天人合一。老子有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張向大自然學習,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比較敬神性。漫長的中世紀,神性壓制了人性,神權壓制了人權。迄今為止,在整個西方社會里,宗教的問題、神的問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化就更有趣了。簡單地說,西方文化是橋牌文化,是象棋文化,而東方的文化是圍棋文化、麻將文化。美國人打橋牌強調的是強強聯合,日本人下圍棋強調的是一致對外,中國打麻將崇尚的是自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文化可以給人烙下強烈的印記。
還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情”、“理”、“法”的排序,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它們的排序是不一樣的。如果讓美國人對情、理、法三件事情排序的話,美國會把法律排第一位,理排第二位,而情排第三位。如果讓一個德國人回答這個問題,他的排序顯然發生了變化,德國日耳曼民族是一個非常崇尚理性精神的民族,所以一定是把理排在第一位,法第二位,情第三位。如果讓中國人排序,一定會把情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理,第三才是法。這不存在對和不對的問題,這就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跨文化沖突。同樣,東西方員工心目中理想的領導、上司也是不一樣的,而領導心目中的好員工在東西方文化里面評價的標準、指標體系也是不一樣的。于是,激勵員工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別。
在東西方大家都喜歡的領導風格,有可靠、靈活、動機的激發、聰明、決斷、可信賴等等。如團隊精神,不管是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世界,大家都很崇尚,很認可,都很在乎。而不合作、喜怒無常、自私自利、粗魯、獨裁、自我為中心,則是大家都討厭的。
對于很有爭議性的領導力特征,服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向你的上司挑戰對還是不對?又比如說一個人圓滑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關于敏感的問題、固執的問題等等,可能和某個階段、某個具體的情境及文化都有很大的聯系。
迎接跨文化領導力的挑戰
東西方沖突是必然的,挑戰是巨大的。今天的經濟已經是一個全球化、一體化的經濟,一個集成化、虛擬化的經濟。我們的價值趨向,我們的勞動力,我們的領導團隊也在多元化。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地球村,村民們要在一塊過日子、打交道。開放的世界必然需要國際化的團隊,而國際化的團隊必然產生跨文化的沖突。所以挑戰具有客觀性和巨大性。
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解決之道是什么?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跨文化的意識,如果以前不理不睬的話,今天必須要去面對,別無選擇;第二要正確認知、理解、尊重跨文化的差異性。正因為差異性,才導致豐富性,豐富性才導致多樣性,整個社會才生生不息、有活力,而且由于差異性的存在才導致了張力,張力導致動力。差異不是件壞事,應該去擁抱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用好并放大這種差異的效用;第三要增強跨文化領導的責任;第四是強化溝通和互動;第五是招聘和選拔勝任跨文化的領導者。另外要通過教育培訓方式提高跨文化方面的素質、能力和技巧。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凡是別的民族、別的國家及地區的優秀的東西都要去學,絕不排斥,絕不拒絕。美國人的創新精神,德國人的敬業精神,日本人的團隊精神,韓國人死為人后、永不言敗不服輸的精神,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