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中的另類商業精神
電視劇《喬家大院》比較火,媒體報道,“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喬致庸以儒術指導商業經營,他執掌家業時,“在中堂”事業突飛猛進,家資千萬,起先是“復字號”稱雄包頭,因此有“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之說。接著有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活躍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他成為“在中堂”殷實家財真正的奠基人,財勢躋身全省富戶前列。
網上有很多網友都對主人翁喬致庸的經商之道進行討論。我們討論一下晉商的經商之道和商業精神。
該商人們揚眉吐氣了。電視節目是個指針。遠的不說,從《大染坊》、《白銀谷》到《喬家大院》,商人、商道,顯然來到了大眾注意力的中心廣場。
所以,俗一點說,為財之道,首先在和合。喬家不與陸家和親,則戲無可續演之處。當代商家可以走脫窠臼?你的貴人可能是某官,可能是外商,可能是某項目,順勢可大為而已。
其次,為財需搏。喬致庸南下福建,北上內蒙販茶葉、絲綢,風餐露宿無數,方摘下屋檐下守著一顆小膽的商人所不能企及的果實。現代也有無數膽商。庸人看到風險的地方,好商人看到的是機遇,甚至是獨占的機遇,那幸福指數仿若男人在荒島經年,邂逅美女,還是處女。
其三,為財需舍。大舍大得,喬致庸身上,豁出去的時刻不少。令我驚異的是,他在24歲之前就把經商的光彩推至高潮了。后來刑拘、裝病各10年,演的是"人",超越了"商人"角色。
最后,為財需心裝天下。鐵信石最終放棄殺喬致庸以報父仇,是因為喬家為災民辦粥廠,"我如果殺了你,就會有十萬個和我一樣的窮人餓死路旁。"——但我相信這種說教類似于老托爾斯泰當年寫復活時懷有的那種"想當然"的情愫,如果政府太賴,希望商人超邁于流俗,是左傾幼稚病+腦膜炎癥并發。
所以,好的商人大抵需要帶個面團,隨時揉一揉自己的脾氣和別人的聲色;帶一把笊籬,橫財就手,放過就是罪惡;同時帶個漏斗,裝十升,放一升,都自己肚子里揣著,不時放個屁,也會憋死;最后,如果可能,帶個望遠鏡,凡事看遠一點,才會懂得適時放棄,適時跟進,像山西商人,在歷史上為軍隊做總后勤是確有其事的。了不得。
當然,如果是我拍此片,拍至喬致庸進京討賬,殿前下跪的那個鏡頭時,就戛然而止。或者讓這個鏡頭重復3集,每天來跪,每天換一撥群眾演員在喬身邊聒噪,重現等待戈多的情節。但我想,胡玫沒那么哲學,一干大眾大致也不需要我這樣的一針見濃吧!
尹傳高《喬家大院》反映的是另類的商業精神
思考商業的精神永遠是個歷史性和世界性的課題。因為時代的進步總是以財富作為動力的。《喬家大院》最近很火,我看最核心的原因,是人對商業思想中自由的本質思考。
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性的一個東西,當2500年的孔子樹立了自己的倫理規則的時候,借著黃恩浩蕩很多人習慣了這種天生的被人統治的事實,有人把這樣的一個思想稱為宗教,事實上在一個俗文化的古老中國,孔子的思想客觀上起到了這樣的一個作用。但說中國有智慧,那就是表現在能夠把相互矛盾的東西放在一起,你可以說我們"傻",但不要說我什么都不知道,從最深刻的文化層面上講,追求一個獨立于既有統治的自由理念,我們中國人始終沒有放棄!現在也沒有!
于是,我們看到了二股追求自由的商業潮流:一是晉商的"學而優則賈";二是覺悟的商人走到了海外。中國人海外移民的歷史從古到今就沒有停止過,交通工具也從帆船到現在的飛機,走出去的華人很多成功的故事都是這樣的一條線索:悲慘的生活、勤奮、智慧、節儉、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被人稱賞。通過商業使人獲得了安全感和滿足感,為現代版本的商業文化定下了基調!
再說晉商,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是"學而優則賈"。這樣的一個傳統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另類,其實這是基于內心進行反思的結果。從這樣的一個思想中,我們看得出來中國人并不缺乏現代文明的理性精神,據說晉商家族中奉行的是一流人才去經商,三流人才去當官。當地流傳著"有兒開商店,強如坐知縣","生子可作商,不羨七品空堂皇;好好寫字打算盤,將來住個茶票莊"的民諺。其商業文化究其實就是精英文化,人才是決定一個事情成敗的最為重要的東西,光是說商業重要,沒有好的人才去做,那是很難做出好的結果的。在當今中國大力提倡市場經濟的時候,好的人,讀書多的人才都拼命去考官的事實,總讓人對這樣的一個經濟發展的未來產生疑問。
對文化的理性反思,對自由的商業精神的實踐造就了一代晉商可持續性的成功,和走出去的華人商業上的成功一樣,其傳播的是最優秀的,沒有被孔孟之道所污染的中國文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