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和諧大于效率績效
“效率”是現代企業組織管理永恒的主題。現代企業組織認為“效率來自競爭淘汰”,因此,淘汰、取代和流動成為了效率管理的關鍵詞。但是,中國傳統商業、企業組織管理,卻認為“效率來自穩定和諧”,甚至于不知道“效率”為何物?!
“組織效率”來源的根本性差異
100多年來,在中國人的眼里,凡是取得商業成功的優秀企業,從來都不是制度最完善、流程最科學、效率最大化的企業,而是組織凝聚力最強大的企業!換句話說,中國人認為組織的穩定性,要比組織的效率性重要得多;沒有組織的高度穩定,也就沒有中國人眼里的所謂組織效率;而組織穩定的最高境界,就是組織處在和諧的狀態。
在百年現代西方企業組織管理歷程中,從早期泰勒的科學管理,一直到今天哈默的流程再造,無人能夠逃出西方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的分工說。但百年中國商業、企業組織管理的歷程,卻延續了“愚公移山”所隱喻的精神動力說,“榜樣力量、積極主動、大公無私”等詞語,是中國企業組織最經典的效率實現語言。
中國人相信,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那么美好高效的組織必然會出現。正是依據這種“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邏輯思維,百年中國商業、企業組織的管理,走向了一條與科學理性截然相反的管理之路,即以挖掘、鼓動、激勵個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為主旨,通過每一個個人、個體的積極主動奉獻工作,達到組織系統性、整體性的效率出現;而每一個個人、個體,只有在放棄了自私自利的利己主義,遵循利他主義的原則,才有可能出現積極主動、無私奉獻的精神與行為。
“穩定和諧”的中國組織管理最高原則
一個典型的西方企業組織,它的組織管理最高原則就是實現最高效率和效益;但一個典型的中國企業組織,它的組織管理最高目標卻是組織高度穩定、和諧。
事實上,對于中國傳統組織管理來說,輕視甚至是蔑視效率,是因為它所遵循的組織管理最高原則,本來就不是組織的效率最大化而是穩定和諧最大化。對于中國人來說,沒有組織的穩定,就沒有組織的一切,這是一種管理上的因果邏輯。
穩定原則下的組織運行機制,就是高度的集權組織結構。或者說,高度集權的組織結構,是為組織穩定而特別設置的。所以,千百年來,中國組織管理的頭號難題,是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一致性——人海戰術、高度集權、集體主義精神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的組織管理模式。事實上,百年中國的商業、企業組織管理,一直圍繞著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高度統一進行。在西方人看來,組織的混亂來自于組織結構、流程、職責的混亂不清,所以他們才把組織像切肉片一樣的切割成分工、層次和流程。但中國人卻認為組織的混亂并不在于組織形式和程序的混亂,而是在于人的價值觀的混亂,西方這種割裂組織的做法,正是中國人力圖避免的。
規模膨脹是組織穩定付出的代價
很顯然,中國傳統商業或企業組織管理,為了追求組織的超級穩定和諧,也為此付出了組織規模膨脹、效率低下的沉重代價。
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同等行業產品、同等技術設備、同等生產規模的企業組織,中國企業的規模,總是比西方企業規模大得多。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的組織規模邊界,早已不限于贏利性的生產經營領域,而是延伸到了創建自屬的、非贏利性的學校、醫院、食堂、浴池、幼兒園等領域——雖然這與中國政府的國家制度和政策密切相關,但從企業組織管理的角度看,中國的企業組織創辦與生產毫不相干的學校、醫院、幼兒園,其隱含著的潛臺詞是說:當你一切的個人生活都必須依賴組織時,你對組織的信任和依賴也就達到了極限;而這種個人依賴組織的極限,恰恰正是實現了組織所期望的高度穩定目標。
中國企業組織的規模不當,它的基本認知邏輯是:個人對于組織的依賴程度越強,組織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就越高;而個人對于組織依賴的程度,取決于組織提供給個人的物質與精神保證——顯然,這是來自組織穩定的管理邏輯認知。
個人對于組織歸屬感的期待
追求組織穩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組織成員的配合——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對于組織歸屬感的期待,使得組織穩定變得容易起來。
也許,在世界上再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企業組織成員,像中國的企業組織成員一樣如此強烈的需要組織歸屬感了。在中國,即使是企業組織里最底層的員工,都不會僅僅把自己視為簡單的用勞動換取酬勞的人。事實上,在他們的潛在意識里,總是將“組織”當作“家”。假如組織沒有期待中的那樣完美無缺,假如組織管理者沒有達到想像中的德才兼備的理想標準,那么,抱怨、抵觸和偷懶便會接踵而來。
與日本企業的終生雇傭制不同的是,日本企業雇員自愿將自己的前途是與公司的前途緊密聯系在一起,并無條件地為之獻身;而中國企業的員工卻有著前置條件,即如果企業組織及其管理者被認可,那么,真誠的奉獻精神便會產生,但如果管理者不被認可,那么,主動的偷懶行為就會出現。
很顯然,企業的業績、待遇和前景,解決不了中國人心中留存的組織歸屬感的需求——合法還要合理的管理、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管理者率先垂范的工作精神,都會成為組織成員抱怨和指責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