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菲爾普斯:預期改變經濟
菲爾普斯的重要貢獻在于宏觀經濟領域中的“預期理論”的研究,挑戰了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并進一步完善了這一曲線的內涵。
“打個比方,在‘菲利普斯曲線’下,政府提高兩個點的通脹,可以降低一個點的失業率;不過,實際情況是,當現時的通脹提高后,工廠會認為未來的物價會增長更快,工人也會預期未來的工資也將上漲。在這一預期下,未來的通脹將會變得更高。”曹和平教授分析說,“所以為了降低一個點的失業率,政策制定者不能僅僅提高兩個點的通脹?;谖磥淼念A期,實際上要忍受五個點左右的通脹。長此以往,貨幣供應等刺激措施將會打破‘菲利普斯曲線’,通脹和失業就會失衡。”
菲爾普斯的這一發現,改變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運行軌跡。70年代里根時代之前,在“菲利普斯曲線”和凱恩斯經濟政策影響下,經濟決策者主要通過總需求的拉動,達到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
然而,隨著長期需求經濟措施的刺激,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迎來了“菲利普斯曲線”的難解之謎——美國經濟史無前例地出現滯脹現象,即經濟停止增長,而通貨膨脹卻居高不下,失業率也在攀升。
在菲爾普斯理論的支持下,供給學派的經濟政策超過了需求學派占據了上風,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累等經濟措施得以發揮,這保證了美國經濟走出“滯脹”的尷尬局面。
專家們分析,菲爾普斯的“預期理論”同樣深刻影響當前的全球經濟。中信證券的馬青博士認為,新一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任后提出要盯住通脹預期,并數次提高利率,不斷給上火的美國房地產市場潑出涼水,嚴歷的控制通脹預期。這些貨幣政策實際上體現了濃厚的“菲爾普斯”色彩。
而對于中國經濟,由于投資拉動下的就業增長和經濟增長的模式并不具備可持續性,信奉菲爾普斯預期理論的中國經濟學者們一直在呼吁中國經濟政策的決策者提高利率,以打擊未來通貨膨脹的高預期。在2004年10月29日和2005年8月18日,經過兩次艱難小幅調高人民幣利率后,經濟界普遍預期,中國利率正在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
建言中國經濟
“與蒙代爾一樣,菲爾普斯是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學院的名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趙是兩年前蒙代爾和菲爾普斯聯袂來華演講的組織者和參予者之一。
菲爾普斯當時的演講內容是“宏觀經濟政策”,他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來解讀投資和就業增長之間的關系。
這位經濟學家當時對于中國的經濟增長充滿興趣。“每次討論中國的情況、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關系的時候,我總是非常地激動。”菲爾普斯說。
結束演講時,菲爾普斯當時提醒說:“中國最終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錯誤的投資,所謂的不良投資也是指那些本來不應該進行的投資或者沒有按照原來預定的方式加以實現的投資。這種在投資決策方面低效率是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強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應該進一步加強它的金融體系和金融結構。”
兩年之后,人們發現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似乎正在按照菲爾普斯的預測軌跡運行。今天,中國宏觀經濟決策者們正在努力控制投資增長過快,同時提高投資效率和質量,金融改革和銀行上市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