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的管理決策學派
西蒙在管理學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產者的行為,特別是當代公司中的組織基礎和心理依據。50年代西蒙的公司行為理論對微觀經濟學中簡單追求利潤最大化假設的經濟人模型提出挑戰,強調了大公司中復雜的內部結構,其目標和子目標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一具有“有限理性”的人一即基于“令人滿意”而不是“最優”方案決策模型。他借助于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對決策過程進行了科學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決策過程理論。隨后,西蒙轉而研究大型組織中的信息處理問題。他認為信息本身以及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他進一步研究了利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人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以及其他認識過程,并為公司決策人員提供“決策輔助系統”,成為西方決策理論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西蒙認為,組織是指一個人類群體當中的信息溝通與相互關系的復雜模式。它向每個成員提供決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和決策前提、目標及態度,它還向每個成員提供一些穩定的可以理解的預見,使他們能預料到其他成員將會做哪些事,其他人對自己的言行將會作出什么反應。
西蒙認為,絕大多數的人類決策,不管是個人的還是組織機構的決策,都是屬于尋找和選擇合乎要求的措施的過程,這是因為尋找最大化措施的過程比尋找前一個過程要復雜得多。后者首要的條件是存在完全的理性,而現實中的人或組織都只是具有有限度的理性。西蒙的管理理論所關注的焦點是人的社會行為的理性與非理性方面的界線。他的管理理論是關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種獨特理論,是關于那些因缺乏尋求最優的才智而轉向尋求滿意的人類行為的理論。
作為管理決策者的經理,其決策制定包括4個主要階段:(1)情報活動:找出制定決策的理由,即探尋環境,尋求要求決策的條件;(2)設計活動;找到可能的行動方案,即創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動方案;(3)抉擇活動,在各種行動方案中進行抉擇;(4)審查活動:對已進行的抉擇進行評價。
決策可以區分為性質相反的兩種決策:一種是程序化決策,即結構良好的決策;另一種是非程序化決策,即結構不良的決策;區分它們的主要依據是這兩種決策所采用的技術是不同的。制定常規性程序化決策的傳統方式由于運籌學和電子數據處理等新的數字技術的研制和廣泛的應用而發生了革命,而制定非程序化決策的傳統方式包括大量的人工判斷、洞察和直覺觀察還未經歷過任何較大的革命,但在某些基礎研究方面正在形成某種革命,如探索式解決問題、人類思維的模擬等。自動化方面的進步和人類決策方面的進步會把組織中人的部分和電子的部分結合起來構成一種先進的人一機系統。
西蒙的組織設計思想認為,一個組織可分為三個層次:最下層是基本工作過程,在生產性組織中,指取得原材料、生產產品、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間一層是程序化決策制定過程,指控制日常生產操作和分配系統;最上一層是非程序化決策制定過程,指對整個系統進行設計和再設計,為系統提供基礎的目標,并監控其活動。自動化通過對整個系統進行較為清晰而正規的說明,將使各層次之間的關系更為清楚明確。大型組織不僅分有層次,而且其結構幾乎普遍都是等級結構。
在今天信息豐富的環境中,關鍵性的任務是對信息進行過濾,加工處理成各個組成部分,稀有的資源是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自動化系統中,日常決策需要的人工干預將越來越少;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對決策系統進行維護和改進,以及激勵和培訓其下屬人員。
二戰以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在管理決策過程中的運用使決策過程增加了科學的成分,但是他們只是決策者的決策工具,并不能取代決策過程。管理人員還必須對可供決策的方案評價以后進行決擇,作出最后判斷。一旦選定方案,經理人員就要對其承擔責任和負擔一定的風險。
西蒙對于決策過程的理論研究工作是開創性的。西蒙也是管理方面唯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他的理論目前已經滲透到管理學的不同分支,成為了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石之一。但由于現代企業和現代技術的發展,組織的特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在最現代的組織中,西蒙的三層次理論已經不太適用,結構正在崩潰,另一方面,非程序性工作日益成為基層工作的特征,因此決策的重心正在由高層向底層轉移。盡管如此,西蒙的決策理論仍然是我們理解人類行為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