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全球化:大前研一
年近古稀的大前研一已經享有世界聲譽。這位MIT原子能博士簡直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哪門子的專家,經濟學家?政論家?我想都不恰當。他是教授,又當老板,開辦學校,還搞政治。但從根本而言,他是管理思想家。
無論談經濟還是談國內國際政治,他的出發點大多是經營管理。
為大前研一成為管理大師打下關鍵基礎的,是他在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的工作經歷。他在MIT獲得博士學位后不久,1972年加盟麥肯錫東京辦事處,1979年就升為負責人,1981年成為麥肯錫公司的董事。以此經歷為基礎,他寫出成名作《策略家的智慧》。該書從一個日本人的視界重新檢視了有關戰略的邏輯和直覺,引起西方世界的關注。至今,該書還是被廣為閱讀的經典之作。但是,從對世界的實際影響來看,他的主要貢獻是闡論經營管理的全球化。
1985年出版的《鼎足之勢》(臺灣譯為《21世紀企業全球戰略》)一書認為,馳騁國際市場的企業需要在世界三大經濟區域(美國、歐洲、日本和亞太地區)都建立勢力,如果不這樣做,一個企業就變得脆弱不堪,因為其全球競爭者會利用它在另一個主要市場的力量展開攻擊。由于該書限于當時的冷戰格局,論述框架還只是資本主義世界,現在讀起來有種陌生感。但在1990年出版的《無國界的世界》則發展了《鼎足之勢》的思想,不再以原先的“鼎足”為限,而是整個世界的富有群體構成了“互相間關聯的經濟”,據此來展開他的全球化戰略觀。
他提出,全球戰略“幾乎是關系到生存的要事”,因為在大多數領域的競爭正在日益全球化。他在書中把全球戰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個企業既需要強有力的產品概念,又需要以出口為導向。第二階段,該企業需要在目標國家建立分支機構來料理銷售和營銷。第三階段則以在主要市場復制生產作業。第四階段是“內化”,目的是要在那些地區把母公司加以克隆,配齊研發、工程、財務、人事和其他總部職能。這樣的方法得以針對那些市場來開發產品,得以發展那些市場,并建立強有力的當地管理隊伍。最后,完整的全球公司就能出現——這樣的企業涉及到轉移一些企業職能,諸如品牌管理或研發,既可以轉向老的中心,也可以轉向新的中心,目標是要在該活動領域取得卓越地位。重要的是,他還特別指出,全球企業生存和繁榮的基礎是共同的價值觀和貫穿整個組織的有效溝通網絡。
《無國界的世界》一書預言了將會有四件事跨越國界而流動,分別是:資金、企業、消費者和信息。這四樣元素是無國界世界的基礎,有形的國界不再是可以防御的。從12年后的今天看來,他的觀察和預言是成功的。
大前研一還是新經濟(他喻之為“看不見的新大陸”)的敏銳觀察者。《看不見的新大陸》概括了新經濟的四大互相影響的特征(有形、無國界、數字科技和高效益成本比),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戰略。“看不見”是因為這個新大陸并非一塊實質上存在的土地,而是存在于我們的集體意識。
但是,這塊無形的新大陸對經濟、政治及社會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得到的。盡管后來發生了互聯網泡沫的破碎,但大前研一后來在文章和講演中強調,“新經濟”已經大大改變了全球競爭規則,重申了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性。無論個人還是機構,都需要用新的眼光來看迅速變化的世界,并從中找到成功機會。
也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大前研一不像大多數日本人那樣規規矩矩,而是敢于對政府和官僚大加斥責。盡管熱心政治,競選過東京市市長,但沒有如愿以償。或許,他本就不該參與政治,他的一些政論表明,他的政治神經不夠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