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德的系統組織理論
巴納德將社會學概念應用于分析經理人員的職能和工作過程,并把研究重點放在組織結構的邏輯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協作和組織的理論。
他認為,社會的各級組織包括軍事的、宗教的、學術的、企業的等多種類型的組織都是一個協作的系統,這些協作組織是正式組織,都包含三個要素:協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標和信息聯系。所有的正式組織中都存在非正式組織,兩者是協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一個協作系統是由相互協作的許多人組成的。對于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不一致,巴納德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兩條原則。當一個組織系統協作得很成功,能夠實現組織目標時,這個系統就是“有效性”的,它是系統存在的必要條件。系統的“能率”是指系統成員個人目標的滿足程度,協作能率是個人能率綜合作用的結果。這樣就把正式組織的要求同個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了,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個重大突破。
巴納德認為:經理人員的作用就是在一個正式組織中充當系統運轉的中心,并對組織成員的活動進行協調,指導組織的運轉,實現組織的目標。經理人員的主要職能有三個方面:提供信息交流的體系;促成個人付出必要的努力;規定組織的目標。經理人員作為企業組織的領導核心,必須具有權威。要建立和維護一種既能樹立上級權威,又能爭取廣大群眾的客觀權威,關鍵在于能否在組織內部建立起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溝通系統。組織的有效性取決于個人接受命令的程度。巴納德分析個人承認指令的權威性并樂于接受指令的四個條件:他能夠并真正理解指令;他相信指令與組織的宗旨是一致的;他認為指令與他的個人利益是不矛盾的;他在體力和精神上是能勝任的。
巴納德在《組織與管理》一書中再次突出強調了經理人員在企業組織與管理中的重要領導作用,從五個方面精辟地論述了“領導的性質”這一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1、構成領導行為的四要素:確定目標,運用手段,控制組織,進行協調。
2、領導人的條件:平時要冷靜、審慎、深思熟慮、瞻前顧后、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緊急關頭則要當機立斷,剛柔相濟,富有獨創精神。
3、領導人的品質:活力和忍耐力、當機立斷、循循善誘、責任心以及智力。
4、領導人的培養和訓練:通過培訓增強領導人一般性和專業性的知識,在工作實踐中鍛煉平衡感和洞察力,積累經驗。
5、領導人的選拔:領導人的選擇取決于兩種授權機制--代表上級的官方授權(任命或免職),代表下級的非官方授權(接受或拒絕),后者即被領導者的擁護程度是領導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領導人選拔中最重要的條件是其過去的工作表現。
巴納德在組織管理理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奠定了現代組織理論的基礎,因為要將傳統的組織改造為現代組織,就必須明確組織的目標、權力結構和決策機制,明確組織的動力結構即激勵機制,明確組織內部的信息溝通機制,這三個方面是現代組織的柱石。